搜索

央视主播称老酸奶果冻有内幕引热议

收藏 分享 2012-4-12 11:17| 发布者: eliang| 查看数: 395

摘要: “酸奶果冻被‘内幕’了!”4月9日上午,随着央视主播赵普坐在演播室闲来无聊转发的一条微博,立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酸奶果冻被‘内幕’了!”4月9日上午,随着央视主播赵普坐在演播室闲来无聊转发的一条微博,立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赵普在微博中表示:“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同志们: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短短6个小时,微博转发和评伦数量达到数十万次。各网站及纸质媒体亦争相跟进,一时反响空前。
        针对赵博主的言论,网友们纷纷质疑其消息的准确性及动机。大多数网民表示:“赵普作为央视主播,其未经调查而发布此类不靠谱不细说的微博,令人大跌眼镜。而一些媒体不问缘由,集体失思,竞相跟进,李代桃僵,混淆是非,更是让人夷匪所思,无法容忍。目的达成,赵普悄然删贴,整出戏好似有人为暗中操作的痕迹”。更有网友“点子正”建议:全国老酸奶与果冻生产商联合起诉“不细说”的炒作者!食品安全必须科学应对,必须细说绝不能戏说!
       《生活晨报》首席记者范炜认为:“一个央视主持人,没有调查没有采访,坐在演播室里手指一按,转发一条所谓同事短信,就把整个老酸奶行业给枪毙了。谁家有问题请说出名字曝光,不要搞得人心惶惶,没半点职业道德,新闻最基本的是用事实说话。大家认可你关注你是因为你的职业你的身份,别玷污了新闻行业!”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郎丹柯就此分析指出:“酸奶中增稠剂品种很多,改性淀粉,果胶,黄原胶、包括食用明胶。明胶是一种蛋白质,20年前的酸奶里就有。人们热衷的猪皮凤爪就是明胶的一种。明胶是胶原蛋白煮后的产物,肉皮冻也是明胶的凝冻。如果食品中使用的是食用级明胶,应该是安全的。各位,别跟皮鞋较劲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9日也表示,明胶是一种蛋白质,20年前的酸奶里就有,只要是食用明胶,就不用担心。而果冻中根本就没有明胶,其中的凝胶剂是海藻中提取的卡拉胶,和动物皮什么关系都没有。
       中国焙烤协果冻专业委员会作为果冻行业权威机构昨天亦在其官网辟谣,其称“果冻是以水、白砂糖、卡拉胶、魔芋粉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凝胶食品。卡拉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我国批准在各类食品中使用的安全的天然增稠剂。魔芋是一种草本植物,主要成份是葡甘露聚糖,亦是我国批准使用的安全食品配料。目前国内果冻行业不使用明胶,这一点从果冻包装的产品配料表上就可以看出。而且,卡拉胶、魔芋粉等胶粉在果冻中的占比一般约为1%,占总成本约5%左右。”
       知名媒体人王思璟也对赵普等人的言论表示极大的反感:“赵普若只知道行业有问题,不知具体企业,抛砖引玉警示公众或许理解;若明知具体企业的黑幕,却把整个行业拖下水,作为新闻工作者和公众人物他很不负责。此外,最后一句“内幕很可怕,不细说”,堪比当年的“不要乱传了”,观感非常差。150万粉丝,加上央视主持的身份认证,受众数量、公信力都堪比一份正式媒体。你可以不用新闻的职业伦理要求自己,但不能避免被要求或被质疑。大家微博发言的谨慎,都是这么成长起来的。”
       某网站评论员指出:赵普能把破皮鞋和酸奶果冻联系起来、并“塞”进酸奶果冻的思维和想象,这是多么活跃的思维和多么大胆的想象啊,似乎与他的主播身份很相符!你可以忽悠你的单位,你的粉丝和广大网民,你也可以悄然删贴逃避暗笑,但网民不会答应,网民不要大忽悠,不要不细说,而需要真正的内幕,食品安全必须科学应对,必须细说而绝不能戏说!
       扬子晚报的首席记者郭之纯认为:对于央视主播发出这样的消息,央视有必要立即证实或证伪:是不是确实有过这样的调查?老酸奶及果冻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若有问题,是普遍的还是只属个案?显然,若没有进行过这样的调查,或调查出来的结果并不是如两则微博所描述的那样,则这样的微博便是谣言,央视理应及时辟谣,甚至还应该为此诉诸司法机关,追究造谣者的责任;而倘若确实有过这样的调查结论,也应该马上借机公诸于世,给公众一个明白,同时,也要对节目为何尚未播出给出合理解释。
消费指南杂志  吴晓梅
2012-4-11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