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33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老子·德道经》的“上善治水”积极意义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Rank: 3

帖子
经验值
80  
注册时间
2022-8-25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22-8-25 10:0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老子·德道经》的“上善治水”积极意义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老子·德道经》首重道德的能量性,运用道光德能滋养心灵从而德化人心、净化人身,达到培养道德心灵和品格是《老子·德道经》的本义,当今科学的水结晶研究成果也毫不留情地证明了道德的能量性。历代以来人们尊称《老子·德道经》为五千灵文,一字一灵符等。这个“灵文”“灵符”正是道德能量性最真实、最有力的佐证,它透露了实践者、实证者的心声。《悟真篇》中“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圣真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就是“上善治水”中“治”字的最好说明。“治”字更能体现道德的能量性,它将道德能量对人们身心的滋养、营养作用,和对人们道德品格的升华作用揭示得惟妙惟肖。古人治经,遣词造句极为慎重,一字千钧不敢马虎,一个“治”力透纸背,将道德能量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特性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正好证明了《老子·德道经》不仅是修身的宝典,也是治国的法典。
  而“上善若水”则完全丧失了道德的能量性,丢失了《老子·德道经》运用道德能量修身治国的积极意义。“治”是动词,有积极、主动,充满朝气渴望升华之意。而“若”则是消极、被动,充满把人引向逃避现实、消极悲观的意味。一个“若”字不仅丢失了道德能量对人们体内70%以上生命之水的治理、再造作用,而且干脆否认道德能量的存在性!否认道德能量修身治国的积极功用,用消极避世的颓废思想和所谓的无为思想来麻痹人们的道德意志,将人们引向歧途而不觉,甘心受其愚弄而不知!
  《老子·德道经》的“上善治水”篡改为“上善若水”,正是用消极思想和所谓的无为思想来麻痹人们意志的汉儒们为始作蛹者。董仲舒及其汉儒,在汉武帝的授意下,为了将汉初以黄老学说修身治国的理念从政治界、学术界彻底取缔,摆脱文景之治中黄老学说对统治者修身的束缚,狠绝地认同董仲舒提出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谬论,将仅为百家之一的孔子学说经汉儒们篡改后定为国家的正统学说,进入主流社会,从而将其它百家封杀而“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这种背景下,《老子·德道经》颠倒为《道德经》,“上善治水”篡改为“上善若水”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老子·德道经》的“上善治水”积极意义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