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5 | 浏览: 2406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择校讨论 ]

天河五一小学特大新闻

  [复制链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五一小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州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原南海机器厂)联办的子弟小学,生源比较好,校风纯,绝大部分教师很敬业,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两所大学三个研究所),因此五一抽测成绩和竞赛成绩不输公办名校。今明两年6个办学单位子弟还可到五一(不限地段),广工教师村非广工子弟这两年不是五一地段(但正式子弟还是,住天河的不大可能跑到大学城小学),但相信后年会调整招生范围,有可能划到五一,甚至还有可能扩大到粤垦路(因为五一要拆除旧楼盖新楼,扩大校舍面积从而扩班),且电子五所、半导体研究所、蚕业所还是地段(相信后年开始广工五山教师村(广外艺)也可变成五一地段)。五一即将转为天河区公办小学,单位正式编制教师如本人愿意可成为区属公办教师,非编制教师要参加招聘考试才有可能成为正式教师(广州市的政策)。相信区教育局会选调好老师到五一的,因为五一成绩一直不错,不能让家长失望。南国转为公办后现在成绩也很好,据说上学期初一考试成绩名列前三名。五一转为公办后,师资会更稳定,建设新楼后也会更安全,设备更先进。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五一对口中学今年不变,今后不是47中汇景实验学校就是47中(帝景或天润校区初中部),据说一个想留下一个想拉过去,这两所中学都很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本帖最后由 chang'er 于 2013-5-31 14:56 编辑

五一小学2012届毕业生(仅2个班)成绩很辉煌,参加广州市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竞赛总获奖比例居全区第二(仅次于华师附小):语文市一等1人市三等1人;数学华杯三等1人,英语市一等4人(居全市并列第一全区第一)二等1人三等2人,考上华附1人、广外2人、育才实验2人、天外11人(实际注册9人,考试成绩和录取人数均居全区第二,仅次于龙口西);但今年2013届就远不如去年:语文无人获得市奖(区一二三等奖均有几个)、数学华杯赛三等1人,英语市三等1人,考上华附1人。不知道是由于生源没有拔尖的(但是总平均分高,六年级英语期末考试平均分96.99,该届学生五年级抽测时语文平均分近90,英语96.5),还是受到快移交的不利影响(影响教师军心)。不过,连续多年能在市级竞赛获奖,且连续多年保持至少1人考上华附,已经相当不容易,不少省一级小学多年来无人考上华附,即使如华阳、体育东、华景、龙口西、先烈东等公办名校大校,也不过每年2人考上华附,但是这些学校的班数是五一的2至4倍。

点评

chriseon  非常有力的统计数据。数据说明问题。  发表于 2013-11-13 15:24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2013年华师附中全省录取90名初一新生,天河区共有10所小学榜上有名,分别是华师附小6、华工附小4、华景小学2、体育东小学2、华阳小学2、骏景小学2、五一小学1、先烈东小学1、华农附小1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回复 kowlin 的帖子

广工的小孩还在五一,子弟享受地段生待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据说五一小学的孩子们都比较快乐,玩得开心,成绩也不错,本届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平均分97.99,语文、数学也超过90分,希望快点重建教学楼并调配好老师,造福附近适龄儿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每年能考上一个华附就不错了,不少省市一级小学多年来一个都考不上呢!名校华阳、华景、体育东不也才考上2个嘛,他们六年级至少5个班,而五一才2个班。龙口西小学六年级9—10个班,今年0个考上(去年考上2个)。成绩好不好,跟教师、生源素质、家长都有关系。

点评

田边水  龙口西是公办小学,五一是子弟小学,生源不同,家长的观念不同,没什么可比性。  发表于 2013-6-14 15:37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华工附中和附小转为民办“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正式子弟不收费,其他(包括孙子辈和合同工子弟)高收费,小学1.5-2.5万/年,初中2-3万/年,大学校园里面的附属中小学不可能移交给地方政府,大学宁可不办或改为私立民办也不会将风水宝地无偿出让的,因为不办子弟小学,地方政府照样要安排其子弟入读公办学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本帖最后由 chang'er 于 2013-6-17 21:56 编辑

回复 haze 的帖子

五一小学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办的子弟小学,即将转为公办。根据有关政策,各办学单位派出的在编正式教师(包括学校校长)和退休教师可以选择留五一小学成为天河区属公办小学教师,也可以选择留在原单位(大学、研究所或工厂)。非编聘请教师不在移交之列,今年7月底合同期满后很可能不再续聘,可参加公办教师招聘考试,也可去其他学校应聘。因此,应该是学校领导和一部分教师继续在五一小学,只是发工资由大学(也是教育系统,是广东省教育系统,但不是天河区教育系统)、研究所和工厂改为天河区教育局,这些人本来就是公办身份(只是由中央或省的公办身份改为天河区的公办身份,当然待遇方面现在是省不如市、市不如区)。学校主要领导和骨干教师还在该小学。不存在什么“都要下岗”的说法。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本帖最后由 chang'er 于 2013-6-18 23:42 编辑

五一小学毕竟是两所大学、三个研究所和一个工厂办的,与员村的几个纯粹企业(大多走向破产或濒临破产)办子弟小学不同。一是教学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升初统考时期曾连续3年毕业统考成绩居天河区第一(那时全是各单位派的正式教师)。二是办学单位大多数属于省或部属事业单位,只有一个市属国企(过去曾联办的二个市属国企破产退出)。虽然天河区教育系统工资比省、部属事业单位高,但并不是所有符合移交条件的正式在编在职和退休教师都选择移交天河,有的宁愿选择留在原单位。这点和员村几所国企办的子弟小学移交时全部都选择移交天河教育系统是不同的。符合条件可以移交成为天河公办教师的不一定选择移交,想成为天河公办教师的却又不一定符合移交条件,这是政策的规定,谁也不敢违反,无可奈何。不过,总体而言,成为公办小学后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和附近居民一定是好事,师资更加稳定,设备更加先进,相信移交后的五一小学在天河区教育局的支持和刘校长的继续带领下,一定能够秉承狠抓教学质量的传统,办得更好更有名气!

点评

chriseon  只要生源还在,相信影响不会特别大。  发表于 2013-11-13 15:29
feifeimama0128  原来的老师如果没有了,怎么秉承,血脉留下来才能继承啊,所以教育局确认要考虑这一点  发表于 2013-6-20 09:21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符合移交条件的教师(6个办学单位派的正式教师和退休教师),如果愿意移交,可直接转为天河区公办教师,不愿意移交的由原办学单位安排,成为大学或研究所工作人员。不符合移交条件的,合同期满可能不再续聘(因为据说现在的公办小学不允许有代课教师),可参加各种招聘考试,或到其他学校应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据了解,五一目前有一个大睡室,大通铺,有空调,以后怎么样,看下学期通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本帖最后由 chang'er 于 2013-6-22 15:10 编辑

言重了,恐怕不能说没有留下血脉和传统吧?能留下的都是办学单位派出的正式教师,这些教师在五一任教的时间普遍都比非编教师长,都是很不错的,且有不少经历了统考的检验,例如数学范老师,统考时期所教学生平均分获区一、二名,现在不统考,但有抽测,她教的学生参加区抽测(所有公办和企事业办学校参加)平均分95多,满分38人(两个班总人数102人),不是区第一就是第二,平时学期末考试数学平均分都是94分以上;语文陈老师和刘老师,所教学生统考成绩或抽测成绩(90分),也在区前茅(超过区属公办名校),平时学期末考试总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陈老师还获得天河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小学语文组)第二名;刘校长不仅擅长管理也擅长教学,不论是教数学、电脑还是体育都深受学生欢迎,在学校行政配置不足情况下(根据省的编制标准,500-1200个学生的小学配校级领导2-3人,教导处和总务处正副主任各1至2人,而五一目前只有两个校级领导,没有另配教导和总务主任),学校领导肯定要超负荷工作,尤其在移交过渡时期事情一定会特别多,说是为学校操碎了心也不是很过分;英语陈老师在90年代统考时期所教毕业班成绩也在区前茅;还有数学曾老师、音乐符老师、美术张老师、体育陆老师,所辅导(教)的学生在市或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竞赛也都榜上有名!总之,五一的正式教师都是有着丰富经验、扎实基本功和较高教学水平的骨干教师,绝大部分没有离开,校长也没有离开,传统一定会继承。相信教育局领导也会考虑五一的历史、生源和辉煌成绩(前年五一毕业生参加新初一入学后测试总平均分据说居全区各小学第一;去年2012届毕业生100人,参加广州市语文、数学、英语竞赛总获奖比例居全区第二,其中语文1个市一等1个市三等,数学1个市三等、英语4个市一等1个市二等2个市三等,考上华附1人广外2人天外11人育实2人,总获奖比例仅次于华师附小!今年成绩差一些,但也有4个获语文区一等,1个获数学华杯赛市三等、1个获市英语竞赛三等,已有1个考上华师附中,实现连续多年来每年至少1个考上华师附中,不少省市一级小学10多年来从来没有人考上华师附中),逐步调配优秀教师到五一的。家长可以通过合适合法的途径向有关领导表达要求选配好老师到五一的愿望,这点更现实!因为,能留下哪些人,一定要有政策依据的。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本帖最后由 chang'er 于 2013-6-22 10:05 编辑

其实,办学单位、五一小学、学生、家长都希望能把优秀的非编教师都留下来,但是天河区也有天河区的难处,必须依照政策办事,而这些政策不是天河区制订的,现在都强调依法行政,谁敢去做违法违反政策的事情?所以,相信五一的非编教师能理解,积极准备参加各种招聘考试,也祝愿他们能成功!教师是良心活,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就是最大的收获,五一的非编教师拿着2、3千的菲薄收入,与在编教师一起奋斗,取得优秀的成绩,的确值得敬重!所以,听说不少学校都伸出橄榄枝欢迎他们!当然,更希望他们能通过天河区的公开招聘考试,继续留在五一。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2 
经验值
1445  
注册时间
2010-3-25 
本帖最后由 chang'er 于 2013-6-22 21:50 编辑

公正地说,五一小学的成绩,是包括所有教师(在编和非编)、学生(知识分子子弟为主)和家长(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知识分子为主)共同努力取得的。在1994年之前,五一全都是正式教师,1988、1989、1990年连续三年取得天河区小升中统考第一名,之后还有两年分别取得区第一、第二名(天河区侨乐小学叶焕美校长九几年时作为无线电中专派来五一的教师,所带五一毕业班语文成绩居天河区第一,范老师教的数学也是第一,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第一)。过去的小升初统考,就像中考和高考的形式,学生拿着教育局发的准考证,坐着大巴到别的小学(五一先是到先烈东小学,后来到华工附小)考场考试,监考由教育局统一安排异校教师,试卷密封,区教研室组织统一集中阅卷,统一登分,分数高的进华附,其次是47中、113中等(华附原来办有一般的初中,后来才只办奥数班),五一有时能有1/4学生考进华附;后来改变做法,每个学校根据人数和等级给推荐生名额,学校根据统考成绩给最高分的学生;再后来取消统考,改为学校自己组织毕业考(不过试卷还是区出的,虽然学校可以不采用,但一般没有学校不采用),之后连推荐生都取消。可以说,在五一教过统考时期毕业班的教师,都要经历掉十几斤肉的过程,这点,未经历统考的教师不明白,现在的家长、孩子不会明白。所以说,五一小学的光荣传统是老教师传下来的(他们都是正式教师),现在的在编教师和非编教师继承并继续发扬光大,即使非编教师不能通过考试留下,传统也不会轻易丢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天河五一小学特大新闻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