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6 | 浏览: 1085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女性全面保障规划操作指南

[复制链接]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1831 
经验值
16603  
注册时间
2011-3-29 
本帖最后由 Jayson-chen 于 2012-8-13 19:03 编辑

女性全面保障规划操作指南--养老险篇

选择养老保险的“五定”原则

   面对品种繁多的养老险产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该选择传统型还是投资型?商业养老类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储蓄手段,作为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选择养老保险产品存在一定的“技巧”问题。规划养老用途的保险,事先要做到以下“五定” 原则,定保额、定领取方式、定领取时间、定领取年限、定类型,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1、定养老险保额

   在选择养老类产品时,必做的一项功课当然是确定保障额度,主要是综合考虑未来的养老资金需求缺口和自己现在的经济承受能力。每个人对退休后的资金需求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安排。是否要每年出门旅游,是否需要保姆照顾等,都直接影响到养老金的总需求。退休后一共需要多少养老金还取决于寿命估算和通货膨胀的预测。

   退休后的收入来源包括社保养老金、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如房租)、股息分红和其它固定投资收益、子女赡养费等。养老资金缺口其实就是“退休后资金需求减去退休后可获得的收入”,按月或按年计算都可以。

   算出了养老资金缺口,并确定其中商业保险金在填补这个缺口中占到多少比例,就可以直接反推出自己每月或每年需要领取多少商业养老金,也就能马上找到对应的保额了。

   当然,最终确定保额时还要估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目前的收入决定消费者能承担多少养老保险。每份保障都是有成本的,若测算出来的保额对应的保险费大大超过了自己目前的承受能力,对自己现有的生活产生压力,那就只能先降低保额,再寻求其它更高效的渠道。

   2、定养老金领取方式

   对于不同的人群,领取方式也是有讲究的。目前商业保险养老金的领取方式分为趸领和期领两种。趸领是到了约定年限时,保险公司一次性支付一大笔到期保险金给投保者。

   这种方式很适合打算退休后进行二次创业的人,还有希望退休后实现一个宿愿(如周游世界)的人,或者是对自己的寿命预期不够乐观者。期领则又分为年领和月领,这也要看个人的需求情况。若是普通生活的长者,月领比较合适。若是每年有一两笔特别大的不规律支出者,则可以选择年领。

   3、定养老金领取年龄

   消费者在选择时还应确定领取年龄。养老金领取年龄可与保险公司自由约定,一般人都会选择与退休年龄衔接,男性60岁,女性55岁,这样在退休之后就立即有养老金领取,生活上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但这个“与退休年龄相衔接”的一般性原则,还得与领取年限的条款匹配起来,做适当调整。

   4、定养老金领取年限

   因为目前市场上的养老年金险在领取时间限制上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保险期间为终身,但没有最低领取年限保证,被保险人活得越长这一险种越划算。在这种条款下,养老金的开始领取年龄自然是越早越好。而且,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因素,养老年金领取还是早点开始为好。

   另一种条款下,保险期间是定期的,比如只能保到80岁或100岁,但同时会设定一个保证领取的年限,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这样一来,从什么年龄开始领取,实际领取的总金额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正由于不同的产品规定领取年限规则是不同的,有家族长寿史的人应该选择无限制型产品为佳,以便解决寿命太长靠储蓄难以支撑的养老风险。

   5、定养老险产品类型

   以上说的一些选择原则,主要还是针对市场上的传统型养老险和分红型养老险产品而言。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引进国外发达市场的成熟产品,现在内地市场上的一些新型保险产品,同样能够承担起“弥补养老金缺口”的重任,不同特征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差异化的选择。

   传统型养老险的预定利率是确定的,日后从什么时间开始领,领多少钱,都是投保时就可以明确选择和预知的,这一类型产品适合于没有良好储蓄观念、理财风格保守,不愿承担风险的人群。

   分红型养老险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但分红险在预定利率之外,还有不确定的分红利益可以获得。其分红又分为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两类,现金分红每年可直接兑现,保额分红从长期积累的角度看保障作用更为明显。这类产品适合对长期利率看涨、对通货膨胀因素特别敏感的人群。

   万能型寿险作为一种长期的理财手段,由于偏重账户累积,而且部分提取账户资金的手续便捷灵活费用也低,因此也可以用作个人养老金的积累和使用。这一类型的产品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费进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部分也有保证收益。此外当然还有不确定的额外收益。由于万能险保额可变、缴费灵活的特点,比较适合收入缺乏稳定性的中高收入人群。

   投资连结险是各型产品中投资风险最高的一类,当然风险与收益同在,也是最有可能获得较高收益的一类。它也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手段,但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由客户全部自负,被喻为“披着保险外壳的基金”。

   投连险可为客户设立不同风格的理财账户,其资金按一定比例搭配投资于风险不同的金融产品。投连险投资性较强,风险高,适合风险意识强、收入较高的小部分人群。

   温馨贴士:到期莫忘领取养老金

   有的养老年金并非到了领取年金的年龄,保险公司就自动给付,而是需要被保险人在开始领取年金日,凭保险单和身份证件向保险公司申请办理领取年金证件,才能开始领取年金。因此,平日在家庭理财过程中应将保险单等金融单据在特定位置保管,每年进行自查。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1831 
经验值
16603  
注册时间
2011-3-29 
本帖最后由 Jayson-chen 于 2012-9-3 18:09 编辑

女性全面保障规划操作指南--养老险篇

税收递延养老保险能减多少税

   税收延递型养老保险的推出,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07年,该政策就开始在我国一些地方展开讨论和论证,上海和厦门两地先后屡次传出即将开征的消息,但始终未与世人见面。如今梦想总算快要照进现实了。

   具体方案还存变数

   根据上报的方案,上海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定位为:契约型,产品形式为万能型、分红型保险;税收递延模式采取“税基递延”型,即在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当期税率表缴税。

   根据参与研究讨论的相关保险公司内部测算,采取“税基递延”型模式,同等收入情况下,越早选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未来可省税额越高;同等时间开始选择产品的情况下,收入越高,未来可省税额也越高。覆盖范围上,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可以参与。

   产品操作模式上,缴费是由企业代扣代缴,领取时保险公司代扣代缴个税;员工离职时,可以在不同保险公司、不同企业之间转移。当然,最终出台的方案,对于产品形式、缴费额度及缴费比例分摊等都有可能会发生修改和变化。

   实际减税效果有多少

   要注意的是,当下不用缴纳的个税在将来退休后支取时还是要根据当时的税率及税收起征点情况补缴的。只不过如果物价持续上涨,个税起征点持续提高的话。

   有可能届时拿到的养老金低于那时的个税起征点而不用再缴税。不过,目前的试点草案尚未确定有关养老金为一次性支取还是分期支取,如果是一次性支取,由于数额较大,一般都需要补交个税。

   从延迟退休到递延税收

   最近关于退休年龄延迟的消息和争论不绝于耳。先是人社部放风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下半年将启动弹性延退和弹性领取养老金的调研,结果立刻引来专家和民众的大论战。

   后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又直言,由于老龄化问题加剧,我国应逐步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马上又有专家出面驳斥说别拿劳动力不足偷换延迟退休概念。更有调查显示,超九成网民反对退休年龄延至65岁。

   延迟退休究竟是“必然趋势”还是“偷换概念”?恐怕各有各的道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改变单靠政府退休金养老的观念已是当务之急。放下争论,直面问题,还是应尽早树立起“三条腿走路”的多维养老思路和习惯。

   此时,上海将试点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做法无疑拓宽了化解难题的思路。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早已在发达国家实施多年,广受赞誉。从形式上说是政府让利,百姓收益;从结果上说是政府减压,百姓安心。

   当然,鼓励企业通过年金保险为员工的退休生活保驾护航,光靠递延税收优惠恐怕不够,还需要政府切实在税收和社保费用上给企业减负。总之,只有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化解人们对老无所依的忧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帖子
205 
经验值
567  
注册时间
2010-2-1 
BB生日
2011-11-13
好专业,请问您是哪个公司的?最近正好想给全家买一份

Rank: 10

帖子
63 
经验值
393  
注册时间
2010-4-6 
好!~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女性全面保障规划操作指南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